民间一般按照1955年-1965年授衔的将军籍贯人数,以县级为单位,被授予的将军数量多被称为“将军县”,湖北红安、安徽金寨、江西兴国、湖南平江、江西吉安、江西永新、湖北大悟、河南新县、安徽六安、湖南浏阳十个县,被喻为十大将军县。
第一将军县是红安县,原名黄安县,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,红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,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,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,鄂豫皖苏区中心。
在革命战争年代,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,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.2万多人。
在这块土地上,诞生了董必武、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,走出了王建安、陈锡联、王近山、刘华清、韩先楚、秦基伟等将军,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6人,中将军衔的12人,少将军衔的43人,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,被人们称为“将军县”。
第二将军县是金寨县,位于皖西边陲,大别山北麓,鄂,豫、皖三省八县结合部。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,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,绝大多数血洒疆场、为国捐躯。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。
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解放军将军中,涌现出洪学智、皮定均等金寨籍59名将军,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。
第三将军县是兴国县,位于江西省中南部,宁都、赣县、万安等相邻。
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。
土地革命时期,这里是第三次、第四次、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主战场。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红军被迫长征,参加长征的12个主力师有7个师是从兴国出发的,其中“少共国际师”、“工人师”、“模范师”三个师均是兴国子弟。
苏区时期,全县23万人,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,占青壮年的80%,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.3万多名,居全国各县烈士之首。
在长征路上的牺牲的烈士就达1.2万多名,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。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解放军将军中,有54人被授予将军军衔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